广告

元宇宙探讨之一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数字经济究竟如何施展其“重塑”本领,来改变市场的基本逻辑?我们分别选取三个有趣的经济学话题,以捕捉数字技术挑战市场规律和生活常识的断面。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国家“十四五”规划专篇阐述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随着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改名为Meta(元宇宙),关于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的畅想与讨论被推向高潮。市场经济背景下,数字经济究竟如何施展其“重塑”的本领,改变市场的基本逻辑?本文选取了几个有趣的经济学话题,来捕捉数字技术挑战市场规律和生活常识的断面。

本系列共分三个篇章,包括:


  • 有限VS无限,资源一定稀缺吗?
  • 生产者VS消费者,我们究竟是谁?
  • 虚拟VS现实,法定货币必要吗?


今天为您带来第一篇:

有限VS无限,资源一定稀缺吗?

资源稀缺性似乎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话题,经济学研究的就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鉴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萨缪尔森等,2013)

不过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为我们展现另一幅经济运行的图景。回顾一下我们日常网上购物的细节,打开某一个电商APP,成千上万种商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有些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但还有更多可能是远远超出我们生活经验的商品。通常网购的价格比实体店便宜不少,足不出户点击几次屏幕,商品还能被直接送到家中。

在欣喜于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同时,不妨进一步思考一个很神奇的经济现象:购物平台上的商品种类如此之多,那有没有一个极限呢?还是说可以无限多?

从我们日常的经验入手来思考,在实体商店中,店铺可用于陈列和储存的空间都是稀缺的,同时运输和销售等等商业环节都是有成本的,商品的销售额必须要能够覆盖这些成本,那就只能精选少数几个利润高或消费频度高的商品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展示和销售,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因此作为消费者的选择一定是有限的,能够接触到的物质资源也自然是稀缺的。

而在数字空间,商品信息被处理为属性统一、体量极小的字节,消费者通过网络查阅这些信息,相当于让店家的商品展销空间被无限放大。这样一来,把实体空间转化为数字空间,可以消除承载商品的空间的稀缺性,但不难发现,实体商品的生产和运输等环节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如果在某一种商品的销售过程中,每个商业环节都可以被数字化呢?可以想见,数字化程度越高,该品类商品受稀缺性因素的限制就越小。

在交易环节,电商交易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商家与消费者的交易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在物流环节,智慧物流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运输效率提升到原来不可想象的程度。

种种变革与颠覆均大幅压缩了商业成本,让我们享受到更为丰富的物质供应,但由于成本始终不可能压缩到零,商品也就无法趋向无限多。

那么不需要物质资源、不需要运输储存的数字产品是不是可以突破稀缺性定理的束缚?尤其是由人工智能生产的数字产品,比如音乐、影视、电子书、游戏等等。

人工智能制作诗歌、制作音乐已经被实现了,水平也还不错,那为什么人工智能不可以拍一部受人欢迎的电影呢?围棋机器人AlphaGo打遍人类无敌手,如果它写了一本围棋书教人类下棋呢?

如果人工智能开始为我们生产数字产品,那么这些商品就不仅仅突破了空间条件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就连人力成本带来的限制都免去了,这就令几乎所有限制商品变得“无限多”的因素都消除了。

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商品制造的成本将大幅下降,物资资源更为丰富。而随着数字产业化的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生产力大幅提升,我们甚至有机会迎来一个资源无限多的奇妙世界。

仔细想一想,其实也不需要追求绝对的无限,只要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供应的产品足够多,也是相对意义上的无限性。那么,如果能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把生产成本降到足够低,我们就能在更广的范围中实现这种无限性,而不仅仅局限于数字产品。

如此一来,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商品”的经济学将受到明显的冲击,因为数字技术完全有可能打造一个“利用无限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商品”的现实世界。

这意味着——至少是在部分领域——我们习以为常的、以“稀缺性”为基础假设的经济学定理极有可能不那么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这也是克里斯·安德森提醒人们应该重视的“丰饶经济学”。

当然,数字空间只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由于“人”本身仍是实实在在的生物体,这就注定围绕“人”展开的经济活动做不到全部数字化,稀缺性法则仍会在很多领域适用,绝对的“丰饶”可能不会存在。

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生产力将因此大幅提升,说不定在未来的经济学框架中,“资源的丰饶性”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基础性的概念。

生产者VS消费者,我们究竟是谁?

在《数字经济的颠覆性:如何重塑市场逻辑(一)》中讲到,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逐步走向丰饶的世界中,我们将有能力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这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演变呢?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以其难以匹敌的效率优势冲破了全世界自给自足的经济壁垒,全球的生产要素通过分工与合作一步步地串联为一个整体。

我们每个人为他人的需求而从事生产劳动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自己从事粮食生产、服装制造等等活动的成本远远大于通过参与社会分工获得报酬再去购买这些产品的成本。于是所有人都只能随之转变去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业技能),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一个部分。

亚当·斯密对于这种分工协作机制有着极为经典的论述:“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同理,我们每个人从事劳动的目标都可以算是生产商品并销售给他人,但是我们并不是为了这些陌生人的福祉而劳动,我们自己的真实目的同样是“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这种生产与消费的相对分离,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处于一种微妙的关系。表面上顾客是上帝,生产者如果不能将产品转化为销售额,那么他将衣食无着。正是由于消费者具备这种“转化”的功能,才迫使生产者别无选择地关心消费者,因此对于生产者而言,实际上消费者只是能够将产品转化为金钱的动力源。

因为消费者的福祉与生产者的利益常常是正相关的,所以我们时不时会颠倒这种逻辑关系,误以为生产者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忘了他们是以利益为中心,从而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不能肯定经济繁荣是否会保障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但可以肯定经济繁荣一定是以生产者利益最大化为基础。这就是掌握生产力的生产者相对于消费者的优势。

放眼未来,如果消费者希望扭转这种不对等关系,就需要不断提升属于自己的生产力,而降低对外部生产力的依赖。技术进步为此提供了可能性,当生产力极大发展之后,能不能生产这个问题会变得愈发不那么重要,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要生产?

如果条件允许,每个人自然都不会满足于仅仅消费已经被生产出来的东西(生产决定消费),而将越来越倾向于自己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消费决定生产)。

这样的变化在消费端与生产端两头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势,使得消费与生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费者不再是等待商品被生产出来然后再去选择合适商品,而是更多地直接介入到生产的过程中,同时承担着消费与生产的双重角色。

对于消费者而言,为自己生产是再自然不过的需求。千万年来人们一直在为自己耕作,生产可以果腹的粮食。但值得注意的是,想要成为自耕农仍然有相当的门槛,首先需要占据一块产量不能太低的耕地,然后至少要拥有锄头、镰刀等等生产工具,总结起来就是要能够掌握相应的生产资料。

古往今来,这个道理都是一致的,当我们自己有能力、有资源的时候,天然会倾向于自己去生产和创造,毕竟个人的需求本人最为了解。

数字技术对于个人的赋能就体现在能够持续不断地降低各类生产工具的获取与使用成本,广泛地普及了生产工具。比如,以前写作发表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如今大家都可以在各个网络平台分享、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大家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篇文章);以前照相摄影都是专业技术,但现在很多人的手机、相机里都存储了大量照片以及精修图;以前我们都不得不等待工厂生产出各种用途的工业品,但如今3D打印技术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制造的曙光。

如果3D打印机的性能足够强大,可以生产相当部分的生活所需品,那么到时候个人的生产力就能匹敌现在整个工厂的生产力。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生产工具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普及,那将促进个人生产力极大提升,所有人都能够近乎随心所欲地生产自己喜欢的物品。

当然,这些生产工具不一定只能专属于个人,但只要能服务于每个人,将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未来会出现这种目的的共享工厂,说不定会如同当下的电力一样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将生产力配送到每个人身边。

这些变化都来自于生产工具的普及,其结果将是“我们正在由被动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生产者”,毕竟生产工具就摆在那里,易于获得且便于使用,那么谁都有进行生产和创作的冲动。

对于生产者而言,未来的生产大概率会越来越靠近消费终端,归根结底生产的最终目的是销售。为了能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收集、整理、组合为能够指引工厂进行生产的供给信息,再将产品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输送到消费者面前,完成需求与供给的对接,我们演化出各式各样精密运行的商业模式。

商业环节越多,说明从生产到销售的信息差越大,需要一层一层缩减信息不对称,最终完成商品流通。因此,在保证信息和产品传输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商业模式的中间环节,将是未来生产制造和商业形态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技术为此提供了必要的驱动力。为了让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与产品流通更有效率,电商平台应运而生,形成了B2C的商业模式。而后工厂意识到通过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工厂可以跳过销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于是创造出F2C的商业模式。虽说F2C大幅拉近了生产与消费的距离,但这种模式仍是先生产再销售,并未实质性改变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升级,消费者与生产商直连的业态已经生根发芽,即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模式,也叫作先销后产

简单说就是供应商直接根据消费者需求来进行定制化生产,先有订单再生产,每个商品在“出生”之前就已经销售出去了,实现“需求拉动式”经济。相当于生产者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共享”生产力的平台,消费者与生产者合作完成商品生产。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会出现买不到东西的情况,对于生产者而言也不会有库存和销售的难题。

24小时热点

区块链的“钱包地址”是什么?

区块链的“钱包地址”是一个字符串,它是一个用户在比特币或以太 ...

84977

币团交易所

企业初创阶段的特点

企业初创阶段一般指企业由创业者开始萌芽之初,但尚未正式注册、 ...

114298

TokenInsight
广告

热点专题

NFT艺术品到底是什么?

Beeple,“EVERYDAYS: THE FIRST 5 ...

2302618

Opera House

最全的NFT发展史

当我们理解一个新生事物,必须要首先了解其起源,通过对其源头以 ...

1741884

iBox

“华英会”诈骗圈钱5000亿!崩盘后将会凄惨无比

“华英会”崩盘的预警已多次发出,尽管尚未正式宣布崩盘,但大家 ...

1268286

Magic Eden

什么是IDO?这种模式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要理解IDO(Initial DeFi Offering)初 ...

1142497

Bitstamp交易所

有黑客采取新型 USDT 假充值手法

根据慢雾区情报,有黑客采取新型 USDT 假充值手法,黑客采 ...

996155

区块链博客

4种利用永续合约资金费率套利的策略

下文将介绍在保持市场中立的条件下,如何从永续掉期资金费率中套 ...

904752

DCG区块链孵化器

链圈百科:韩国政府机构组织图

一、行政院 韩国行政院是一个由政府的行政机构组成的中央政府 ...

822626

BitKeep钱包

国内NFT平台是怎么赚钱的?

2021年被称为NFT的“元年”,互联网巨头、各大企业、艺术 ...

797900

CoinBene满币网

元宇宙平台合法吗

现在,元宇宙平台备受热捧,但有人质疑其合法性。在此,我们将对 ...

750629

T网

宝二爷郭宏才的乘风破浪之旅

10年后的比特币会涨到10万美元吗?宝二爷说过:“先吹吹牛B ...

706507

QuillAu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