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0月,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了「以Rollup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为以太坊生态带来了显著改进。然而,随着多种Rollup生态系统的兴起,这一方案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例如碎片化、决策困难和中心化排序器引发的交易审查问题。这些挑战促使我们探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诸如预确认(Preconfs)技术,旨在提升交易确认的效率和公平性。
预确认技术的背景与演变
预确认(Preconfirmations,简称“Preconfs”)指在交易正式确认前,提供一种可信的预告。比如,当你在餐厅预约时,你得到的确认就是一种预确认行为。这一概念早在比特币发展初期就已有应用,称为「0conf」,旨在减少交易确认的等待时间。2023年,Uri Klarman在以太坊中引入了「链式预确认(Chained Preconfirmations)」概念,进而Primev提出了「预确认(pre-conf)」机制,以优化区块构建者联盟的交易确认方式。
Justin Drake进一步发展了「Based preconfirmations」的理念。他提出,通过L1(以太坊主链)完成去中心化排序的同时,实现即时预确认,以解决现有Rollup的交易确认延迟问题。
Based Rollup与预确认机制
Based Rollup的概念最早由Vitalik于2021年提出,强调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环境中,交易批次可以随时提交。2023年3月,Justin Drake详细阐述了「Based Rollups—Superpowers from L1 Sequencing」的概念。在这种架构下,Rollup区块由L1提议者进行排序,保留了L2的性能优化,同时利用L1的安全性。
However, Based Rollup的主要挑战在于交易确认时间,通常依赖于以太坊L1的区块时间(约12秒)。为了应对这一挑战,Justin Drake在2023年11月提出了「Based preconfirmations」的改进方案,允许L1提议者通过提供预确认来加快交易确认速度。这一机制通过引入预确认竞价和Inclusion Lists,优化了交易确认流程,减少了对额外基础设施的依赖。
Based preconfirmations的实际应用
Taiko:作为Based Rollup的先驱,Taiko通过去中心化提议者系统引入了预确认机制。Taiko在正式提交区块前,向网络中的参与者发布预确认信息,从而提升了交易确认的速度和效率。此外,通过领导者选举机制,Taiko避免了区块冲突,并降低了提议者的失败风险。
Puffer UniFi:Puffer Finance推出的UniFi解决方案也基于预确认机制。UniFi通过Puffer的原生重质押验证者提供预确认承诺,并在以太坊L1上处理交易。这一机制不仅降低了开发成本,还提升了链间流动性的互操作性,使得不同Rollup之间的资产转移更加便捷。
未来展望
预确认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一些项目如Primev的mev-commit平台、Espresso的Proposer-promised预确认方案、Spire的Preconfirmation Registry,以及Chainbound的Bolt协议,都在探索不同的预确认解决方案。这些创新将进一步推动Based Rollup在提升用户体验和交易确认速度方面的应用。
结论
Based Rollup与预确认技术的结合,正为区块链交易的确认速度和效率带来新的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的深入,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解决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性割裂问题方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