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lphi发布了《空投利弊如何评估?》报告,用数据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见解。
四年前,Uniswap的$UNI空投成为Web3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总价值曾高达64亿美元,至今仍是史上最大的空投之一。自那时起,Web3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协议通过空投策略吸引早期用户,但也引来了大量的“空投猎人”。
截至目前,Web3已经发生了50多次超过266亿美元总价值的大型空投。这些“免费赚钱”的机会不容忽视。每一个优质项目的发布都会吸引大量用户关注,他们希望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时间、关注度和Gas费用)获取空投代币。
然而,许多项目在快照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泡沫效应:一旦快照结束,活跃用户数急剧下降。
例如,Layerzero项目自4月以来,@StargateFinance的跨链交易量大幅减少了约75%,从16.7亿美元降至4.067亿美元。我个人并非特意为了空投而互动,仅仅是出于跨链需求,从中获得约400美元。类似情况在L0并不罕见,这种现象在整个行业普遍存在。
在$ZK的空投之前,@zksync的每日手续费几乎与Arbitrum相当,但自从快照和TGE公布以来,每日手续费一直在下降。最近,这一数字首次跌破1万美元。
Kamino、Parcl、Manta、Jito等项目也都展现出相似的模式:快照后,链上活动急剧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空投作为一种非有机增长策略,可能会影响用户和投资者对协议的评估和投资决策。
那么,对于抄底空投代币,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指标呢?
2024年空投市场的另一个讨论点是许多新协议采用的“低流通、高FDV”代币模型,这使得买家很难评估其增长潜力,更不用说抵消空投后的抛压。
空投确实是新协议吸引用户的有效策略之一,一些用户可能最终成为忠实或活跃用户。然而,这也类似于推特上的抽奖或Giveaway活动:少数人可能会成为活跃用户,但大多数人最终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