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名解放军去缅甸这个是假新闻,出兵这是个大问题,如果我们真的出兵,单从军事角度去考虑,几乎是半天就可以拿下整个缅北地区,但我们不能只从军事角度去考虑,还要考虑国际等因素。我们是有实力,但不是说打就打的。要综合考虑。
历史上我们的确两次出兵剿匪,以下是相关报道:
缅甸北部遍地武装,我国解放军两次出兵剿匪,为何作用不大?
缅甸北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武装盘踞、诈骗猖獗、黄赌毒盛行的危险之地,这里的情况确实非常复杂。首先,缅北地区居住的是多个民族,这些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上的矛盾和仇恨,这是导致缅北武装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缅甸币圈和链圈也存在诈骗的情况:现在区块链方面的项目太火了,国内外各类传销、资金盘都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请大家务必要警惕!还要警惕各类交易所小平台,必须选择全球知名的品牌。
在英缅战争之前,英国就开始资助少数民族,煽动他们对抗缅甸政府,这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开始武装斗争。而在缅甸独立之后,政府军想抽取缅北丰富的矿产利润,却又逮捕和驱赶无国籍人士,这进一步加深了政府与地方武装之间的矛盾。
而《彬龙协议》的签订,则坐实了武装割据的合法性,同时给予了武装力量自治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军一方面试图解决缅北武装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对其高额抽成,这就更加剧了矛盾的紧张程度。
特别是掸邦,这个缅北地区最大、最复杂的邦,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军和地方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域。而果敢、佤邦和小勐拉等地更是成为了缅北武装的重要据点,不仅诈骗、黄赌毒盛行,还存在着严重的人权问题。
因此,尽管缅甸政府一直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面对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他们难以彻底控制缅北武装。此外,中缅边境一带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人口稠密,易于藏匿武装分子,这也给政府军的打击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更为关键的是,缅北武装一直以来就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他们可以通过贩毒、诈骗、抢劫等手段获取巨额财富,并用这些资金购买武器和装备。他们不仅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深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使得政府难以根除。
而对于中缅边境地区的治理,中国也向缅甸提供了很多帮助,但这些帮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质疑。因此,想要解决缅北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军的强力打击,还需要通过改善民族和解、加大对缅北经济的投入等手段来消除武装割据的根源。
缅北地区历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端的地方。自从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国民党残部李国辉带领着3000多人逃难至缅甸老缅泰边境,并吸收土匪、散兵和当地武装后,在金三角北部大其力建立起了当地最大的一股武装力量。
这些散兵游勇虽然打不过共产党,但却能轻松击退缅甸政府军。加上当地居民对国民党残部的支持和拥戴,他们势力壮大,逐渐形成了足以让政府军不敢踏足此地的庞大地方武装。
为什么说他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呢?
首先是天时。1950年,李国辉带领着被国军抛弃的709团700余人,与流亡的278团600人,以及中国远征军6军93师的200多人汇集于老缅泰边境。在吸纳前来投诚的土匪、散兵和当地武装后,李国辉以3000多人的兵力,在金三角北部大其力建立起了当地最大的一股武装力量。
然后是地利。缅北跟缅甸其它地方不同,这个地方到处都是热带雨林,政府军想要剿灭地方武装,人少了不好使,人多了他们就一股脑的扎进原始森林里边给你打游击。而政府军所依仗的飞机、大炮和雷达在这个地方几乎派不上用场。因此,政府军难以有效地镇压缅北地区的地方武装,这也让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牢牢掌握天时。
政府军最初派兵前去剿灭,但结果却令人意外:这群散兵游勇虽然打不过共产党,但是打个缅甸政府军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当地人对国民党残部的拥戴程度更高,能够毫不费力地吸收更多的义军。金三角因此成名,让这股地方武装势力在政府军面前更显得有利。
最后是人和。无论是刚开始的地方武装,还是后来居上的李国辉势力,他们均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当地居民不但会和外来的国民党残部通婚,还会对缅甸政府军奋力抵抗。这种团结一致的局面,让地方武装在面对缅甸政府军时占尽了上风。
总的来说,在缅北地区的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了地方武装这一方。因此,缅北地区的地方武装成为了政府军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众多反政府武装最具代表性之一。
解放军曾两次入缅帮助缅甸政府剿灭地方武装,但为何作用却不大呢?
随着李国辉部队合法的留在缅北,蒋介石便随即委派李弥前去归拢这支部队,好为反攻大陆做准备。
不久后,李弥的部队便发展到了20000多人,控制的地区范围一度超过了两个台湾那么大。
眼见局势要失控,缅甸政府在12000人歼灭无果并丢掉3个省后,最后只得哭诉于联合国。于是在1954年5月,蒋介石撤走了5400余人,另有3000人投诚了解放军。
但老蒋留了个心眼,他带走了李弥这个瘟神,却又秘密放进来了一个游击战专家柳元麟,并默许几千人潜伏了下来。
而为了一劳永逸,缅甸政府决定打开国门求助解放军进来剿匪。
于是在1960年11月,解放军受缅甸政府求助,可越境20公里执行清剿任务。
21日晚7点,昆明军区李基伟司令亲自指挥22股突击队,越过中缅边境向敌方摸去,次日凌晨8点战斗全线打响。
结果可想而知:解放军一鼓作气扒掉了敌方16个据点中的14个,击毙包括4名师长军官在内共计近500人,俘虏师长以上两名,团长以上两名,组长一名,并缴获各类枪支弹药近250支,火炮4门,而最终止步于20公里红线。
原本仗打到这个地步,基本上国民党残部就只能苦守高地了,可等到解放军撤离,缅甸10000人进场收人头时。
好死不死的是,缅甸政府军这一次又被柳元麟用游击战单方面的各种吊打,损失惨重且还被围困于湄公河一带,缅方无奈只得再次求助于解放军。
于是在1961年1月25日,解放军越过中缅边境并跨过了20公里红线,将国民党残部直接打出了缅甸,推到了老挝境内方才结束。
此战共歼敌270多人,缴获火炮10门,各种枪支330多支,并将柳元麟及敌军总部打回了台湾,帮缅甸收复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近30万人口,残军在缅北根基被彻底打烂。
可尽管国民党残部被解放军基本剿灭,但原本的地方势力却依旧存在。
而由于缅甸种种的历史原因和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加上国民党驻留几十年期间所植入的抗战思想,以及在其一手打造的毒品高利润加持下,缅甸局势并没有好过多少。
所以,缅甸政府如果本身不改变,缅北军阀割据的局面就不会改善,只靠他国帮助,到头来也只能是竹篮打水。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放任缅北的军阀割据以及黄赌毒和电信诈骗,又何尝不是缅甸政府创收的一个机会呢?
因此,去到缅北就等于去到了俄乌战场前线,大家还是且去且珍惜吧。
大名鼎鼎的“金三角”,原指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交界处的一块三角形地区。
这里地处东南亚,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因每年生产全球30%的毒品而臭名昭著。
得名“金三角”正是因为这里产出的优质鸦片在上世纪贵如黄金。
但在这个毒窝日益壮大的“成长”过程中,很少看到本地人的身影,反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支流落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掌握着毒品走私通道。
正是这批国民党残军的鼓励和扶持下,当地的罂粟种植业发展势头迅猛,鸦片产量几年之内呈数十倍迅猛增长,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金三角”。
这支20世纪50年代溃逃缅北的残军,在与缅甸、泰国周旋的数年里,一直怀着国民党重新打回大陆的幻想,成了蒋介石与杜鲁门等几方势力玩弄的棋子。
杜鲁门政府曾对其予以一些经济支持,希望能在台湾之外扶植起既“反共”又独立于台湾的中国第三股势力,最终不过痴人说梦,反而成了毒窝形成背后的推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华东一部、华南大部、西南全部仍未解放。
在随后的12月至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渐将战局推过了广西、滇南、西藏、海南,歼灭数十万人,国民党大部开始撤往台湾。
1949年12月,国民党原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以开紧急军事会议为由软禁了驻守云南的国民党第8军军长李弥和第26军军长余程万。
卢汉早有与中共接洽意图,蒋介石也有察觉,第8军和第26军原是被派往监视卢汉的,意图守住云南省作为反攻的最后一个根据地。
现两军军长被囚,蒋介石政府在台湾临时任命两军副军长为军长,紧急围攻昆明,此时接应卢汉起义的解放军还未到援,迫于被围城的压力,卢汉只能协议释放了李弥和余程万以求保住昆明。
李弥出城后并未遵守退军的承诺,而是亲自率第8军加紧攻城。所幸这时解放军二野第十三军已经直逼昆明,四野也从广西增援。
国民党第26军则因为军长余程万失去了斗志已经先行撤退,丢下了26军战士。李弥孤立无援,只能命令部队向中缅边境撤退。
战后,第8军兵败如山倒,侥幸逃脱的残部四分五裂,其中一支越过国境线逃入缅境。
1998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就讲述了这场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战后李弥本人见大势已去,只能逃往台湾。
但到了台湾他仍不能高枕无忧,前国民党台湾省主席陈仪已经被蒋介石以“通共”罪名逮捕,李弥与陈仪一向有私交,此时深感自危,于是不等蒋介石有所反应,先行换了假名假身份偷渡去了香港,又几经辗转飞往曼谷,为后续行动做准备。
人已经在曼谷了,蒋介石无可奈何,加上也无其他希望,只能顺势将对李弥的委任状交到泰国,命他收复旧部招兵买马以实现重夺滇南。
说回逃到缅甸的这一支残军,自从1950年4月进入缅境后,虽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出于对邻国的尊重不能进入缅甸境内追击,但残军仍面对着不小的外忧内患。
据国民党第26军第709团团长回忆,他们一千多人的队伍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仅出现了大量逃兵,留下来的人也不得不私自出卖身上的装备换取微薄食物。
弹尽粮绝的境地,李弥终于自掏腰包带着10万美元到了缅甸。
虽然暂时笼络了旧部人心,救了急,但到底不是长久之计。台湾“国防部”面对李弥屡次要求恢复第8军番号和军饷的请示,给了一个“不近人情”的回复:可以恢复番号,但要等部队重新推进云南境内之后,并且军饷自筹。
将近两千人的残军又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缅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转机,这种在关键时候一支国民党部队游荡于中缅边境敏感地带,无疑是两国关系中一个危险的障碍性因素。
出于与新中国建交考虑,缅甸政府开始与国民党残部交涉,希望其缴械或离开缅境。但李弥残部现在缴械显然就成了待宰羔羊,扭头回云南也没有好果子吃,进退两难之下终于爆发了“大其力之战”。
缅甸政府军从1950年10月开始对流落的26军709团发动围剿,本以为一支溃逃的散军肯定不是政府武装的对手。
谁知这支部队在中国境内被解放军追击,和缅军对战却如有神助,以两千不到的战力击败缅政府军近两万人,占领了大其力,在当地号称起了“国民党战神”。
说到底709团虽然是败逃缅境,但流落之前也是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而缅军实际上只是之前日本训练的伪军收编,两相较量之下缅军自然溃不成军。
李弥本人也曾在面对前来采访的一干各国记者时表示:“云南王可做不了,但想当缅甸王还是易如反掌的!就看我想不想当了!”
也是从拿下大其力开始,一千余人的残军把手伸向了鸦片。
大其力富庶丰饶,鸦片生意的巨大利润让他们眼红不已。泰国和老挝也听闻这支队伍作战能力强悍,不敢轻易出手,于是709团盘踞的地盘已经初具“金三角”的雏形。
蒋介石听说这事又看见了希望,对这“能打”的一千余人信心大增,大骂手下将军,竟然把这么一支能打的队伍丢在国外!暴殄天物。
于是迅速致以电报表示鼓励和嘉奖,命李弥以残存的709团为核心在金三角地区重组26军,意图把金三角这块“风水宝地”留作反攻大陆的桥梁。
这个时期对于“26军”几乎是“春风得意”,正逢云南地区土地改革,有些反动地主恶霸深感局势不利,干脆带着私人武装逃入金三角地区投奔这股势力。
加上周边武装力量也“慕名而来”,重组的所谓“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一度发展到4个师的兵力,扩充到了1.85万人。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加入了朝鲜战场,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的侵略行为受到了极大阻力。
杜鲁门政府正头疼时,中情局提出了“白纸计划”,相当于是瞌睡了送枕头。
中情局采纳了东南亚军援顾问斯尔金的提议,认为可以向盘踞金三角的李弥部众提供经济和军事武装支援,令其攻回中国云南边境,从而分散解放军在朝鲜战场的注意力。
总统杜鲁门对这个提议表现了很强的兴趣,他认为此举能在中国境外培植一股独立于台湾的第三方势力,对大陆造成新的分裂威胁,于是“白纸计划”很快被中情局秘密实施。
甚至泰国国王銮披汶也愿意大力帮助李弥,利用作为泰国与缅共之间的界线。台湾的补给和军事物资也源源不断运到蒙萨机场。
有了各方援助支持,这些残军以李弥为总指挥,一度窜回云南境内,在两个月内攻下云南省8个县。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对这支部队发起了空中打击,李弥部队不敌,重新退回缅甸。
为了重整队伍,这支残军在李弥授意下开始与对抗缅甸政府的克伦族和蒙族合作,台湾方面反攻大陆心切,选择了默许。
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缅甸政府的控诉,让台北不得不出面,声称“涉缅国军已经不受国府控制”。
为了稳住缅甸,美国国务院强令中情局不得再对李弥部队进行援助。失去补给的李弥别无他路可走,只能变本加厉地联络克伦族、蒙族与缅甸政府作对。
金三角地区的鸦片走私通道也基本被他把控,几乎成了一个“国中之国”。
与此同时克伦族的主力被缅南军围剿几乎歼灭,克伦族原来保障了李弥的海上补给线路,李弥部彻底失去了后路,台北当局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也无表示。
于是1953年2月,李弥率剩余3000兵力向缅甸展开疯狂攻势,缅甸政府集结了精锐7000余人,其中还包括4000名来自印度的雇佣兵。但缅方早有高层军官已被李弥收买,提前将军队情报出卖给李弥。缅军又一次铩羽而归。
3月25日,缅甸外长苏昆雀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国民党侵略议案”,附上了大量照片、俘虏证词等证据。朝鲜战争已经结束,这一次美国也决定袖手旁观。
迫不得已,台湾当局在1953年底宣布从缅北撤军。不过蒋介石不死心,李弥部近4年的战斗让他反攻大陆的希望之火燃烧得更旺。所以仍有一部分武装留在了当地。
1955年风头过去之后,蒋介石再度将柳元麟返回缅北担任这支残军的“总指挥”,之后残军陆续发展壮大,重新编组为五个军。
1959年,五个军三万多人再次向云南发动进攻,攻下两个县城,但被随后赶到的解放军重新打回缅甸。
中缅双方都不堪其扰,终于在缅甸政府无法自行解决国民党残军的情况下,双方在1960年1月通过友好协商敲定了一条“红线协定”,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入缅境20公里作战,红线后则由缅军自行负责。
1960年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14军各一部,和云南边防团一共近1万兵力开始入缅作战,国民党残军自知不是敌手,开始依托复杂地形四散逃跑。且战且退过程中发现了解放军与缅甸的“红线”原则,于是疯狂向红线内逃窜。
因为地形复杂,又要注意不能越过“红线”,打得缩手缩脚。第一阶段战斗虽然取胜,但战果不丰,收效甚微。“红线”内的国民党残军依旧对缅甸国防军“重拳出击”。
解放军在作战中严格遵守中共中央的“四不”指令:严守不越线作战,不干涉缅甸内部事务,不进行政治宣传,不要求缅甸供应物资。并且作战缴获的物资、毒品等都交予缅方,极大提升了缅甸政府的信任。
于是缅甸政府与中共中央商议,希望解放军越过“红线”深入缅境作战。至1961年2月,解放军第二阶段作战将国民党残军追逐至缅边境,剩余残军都逃往泰国与老挝境内。
1961年,盘踞在金三角的国民党军开始了“第二次大撤退”,台湾当局发起“国雷行动”用飞机接回了4000余人。
但仍有很多残军不愿撤到台湾。其中很多一部分第三军与第五军的军士本来是云南籍,在“金三角”地区离家其实不远,只是没有合法的中国籍罢了。还有一部分与本地人通婚之后也不愿远走台湾。
这些留在缅北的残军,既没有合法国籍,又没有部队番号,根本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何况队伍中还带着数万之众的老弱妇孺。为了生存下去,只能依赖于当地唯一的暴利行业——制贩鸦片。
正逢1961年,美国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于是美国大兵就成了金三角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残军纷纷组成或投奔军阀势力以谋求保全自身。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张苏泉就投奔了毒枭坤沙。
因为有多年参军和与缅作战经验,张苏泉很快成了坤沙集团的“军师”,坤沙在其帮助下“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称霸”金三角数十年,成了缅甸政府心腹大患。
而坤沙倒台后原国民党残军的武装力量也没能善终,台湾彻底不再承认他们的身份。还有一部分残军通过替泰国打击反政府势力获得泰国国籍,但普遍遭受歧视。
“金三角”形成全球最大“毒区”之后,产销的毒品不仅东经老挝、越南和柬埔寨销往东南亚、欧洲和美国、加拿大,还通过云南流入我国境内。
几十年来我国为了打击防范毒品市场,从边防、海关、公路、民航各个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和检查制度,但仍不能杜绝猖獗的毒品犯罪。
杜鲁门政府当初对建立中国第三方武装势力的投资没能得到回报,却阴差阳错加速了金三角地区各方武装力量的割据和分裂,造成地方民族武装、泰、缅、老挝三国政治势力之间互相争斗,抢夺资源和走私通道。
这片土地上如今充斥着贫穷、疾病、毒品、暴力种种恶劣罪行,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